课题申报书
校级精品开放课程推荐表
所 属 学 校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项目建设类型 √精品资源共享课 □精品视频公开课□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示范项目
推 荐 形 式 □选题 √课程
选题/课程名称 针灸治疗
所 属 学 科 针灸学
课程负责人 郑勇
申 报 日 期 2014-09-09
推 荐 单 位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教务处制
二○一四年八月
填 写 要 求
1.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2.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3.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
1.课程负责人情况
1-1 基本 信息 |
姓 名 |
郑勇 |
性 别 |
男 |
出生年月 |
61.03 |
||
学 历 |
本科 |
学 位 |
学士 |
电 话 |
4836125 |
|||
专业技 术职务 |
副教授 |
行 政 职 务 |
|
传 真 |
|
|||
院 系 |
康复保健系 |
|
1045039077@qq.com |
|||||
地 址 |
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乌霞山西路16号 |
邮 编 |
241000 |
|||||
是否本校 专任教师 |
(若否,请注明受聘教师类别及实际工作单位) 是 |
|||||||
1-2
授课 情况 |
课程名称 |
课程类别 |
授课对象 |
周学时 |
听众数/年 |
|||
针灸治疗 |
考试 |
针灸推拿 专业 |
4 |
240 |
||||
针灸美容学 |
考试 |
医疗美容 技术专业 |
4 |
240 |
||||
针灸学 |
考试 |
中医专业 |
4 |
240 |
||||
|
|
|
|
|
||||
|
|
|
|
|
||||
1-3
教学 研究 情况 |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参加课题: 1.安徽省高等学校质量工程 安徽省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针灸推拿建设项目( 编号20101213-2011-02) 2.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 高职高专针灸推拿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编号ZJYJY12009) 3.安徽省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项目 针灸推拿特色专业(皖教高(2008)4号) |
|||||||
1-4
学术 研究 情况 |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手指同身寸法刍议 郑勇 《中医研究》 第一 2003.1 2、中医治则与杠杆原理异曲同工 郑勇《中医药学刊》 第一2005.5 3、穿根藤总甾醇及其药物组合物和应用 专利号:200510134684 郑勇 2005年 |
|||||||
2.其他主讲教师情况
姓名 |
出生年月 |
专业技术职务 |
行政职务 |
从事学科 |
承担课时 |
备注 |
刘茜 |
1961-01 |
副教授 |
系主任 |
针灸学 |
15 |
|
李涛 |
1979-03 |
助教、主治医师 |
|
针灸学 |
15 |
|
王小琴 |
1980-05 |
讲师、主治医师 |
|
针灸学 |
15 |
|
汪安宁 |
1957-01 |
副教授 |
图书馆 副馆长 |
|
15 |
|
|
|
|
|
|
|
|
注:若其他主讲教师非本校教师,请在备注栏填写受聘教师类别及实际工作单位。
3.课程情况
3-1 课程概况
课程名称 |
针灸治疗 |
讲授节数 |
74 |
|||
预 计 总 学 时 |
84 |
预计总时长 |
63 |
|||
每 讲 情 况
每 讲 情 况
每 讲 情 况 |
序号 |
专题标题 |
时长 |
主讲教师 |
关键词 |
|
1 |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针灸治疗作用 第二节 针灸治疗原则 |
2 |
郑勇 |
|
||
2 |
第三节 针灸辨证论治纲要 |
2 |
郑勇 |
|
||
3 |
第四节针灸配穴处方 |
2 |
郑勇 |
|
||
4 |
第二章 急症 第一节高热 第二节中暑 |
2 |
郑勇 |
|
||
5 |
第三节 痉证 第四节 厥证 |
2 |
郑勇 |
|
||
6 |
第五节脱证 第六节剧痛证 |
2 |
郑勇 |
|
||
7 |
第三章 内科病证 第一节感冒 第二节咳嗽 |
2 |
郑勇 |
|
||
8 |
第三节 哮病 第四节 喘病 |
2 |
郑勇 |
|
||
9 |
第五节 胃痛 第六节 呃逆 第七节呕吐 |
2 |
刘茜 |
|
||
10 |
第八节腹痛 第九节泄泻 第十节痢疾 |
2 |
刘茜 |
|
||
11 |
第十一节 便秘 第十二节 脱肛 第十三节 胁痛 |
2 |
刘茜 |
|
||
12 |
第十四节 消渴 第十五节胸痹 |
2 |
刘茜 |
|
||
13 |
第十六节心悸 第十七节不寐 |
2 |
刘茜 |
|
||
14 |
第十八节癫病 第十九节 狂病 |
2 |
刘茜 |
|
||
15 |
第二十节痫病 第二十一节癔病 |
2 |
刘茜 |
|
||
16 |
第二十二节痴呆 第二十三节郁证 |
2 |
刘茜 |
|
||
17 |
第二十四节头痛 第二十五节眩晕 |
2 |
李涛 |
|
||
18 |
第二十六节面痛 第二十七节面瘫 |
2 |
李涛 |
|
||
19 |
第二十八节中风 第二十九节痿证 |
2 |
李涛 |
|
||
20 |
第三十节痹证 第三十一节腰痛 |
2 |
李涛 |
|
||
21 |
第三十二节淋证 第三十三节癃闭 第三十四节水肿 |
2 |
李涛 |
|
||
22 |
第四章 妇科病证 第一节月经不调 第二节 痛经 |
2 |
李涛 |
|
||
23 |
第三节闭经 第四节崩漏 |
2 |
李涛 |
|
||
24 |
第五节 绝境前后诸证 第六节带下病 |
2 |
李涛 |
|
||
25 |
第七节妊娠恶阻 第八节 胎位不正 |
2 |
王小琴 |
|
||
26 |
第九节滞产 第十节 产后缺乳 |
2 |
王小琴 |
|
||
27 |
第十一节阴挺 第十二节不孕症 |
2 |
王小琴 |
|
||
28 |
第五章 儿科病证 第一节急惊风 第二节痄腮 第三节顿咳 第四节疳疾 |
2 |
王小琴 |
|
||
29 |
第五节小儿食积 第六节小儿泄泻 第七节小儿遗尿 第八节小儿脑性瘫痪 第九节小儿多动症 |
2 |
王小琴 |
|
||
30 |
第六章皮外骨伤科病证 第一节蛇丹 第二节湿疹 第三节风疹 第四节 痤疮 第五节疔疮 第六节丹毒 |
2 |
王小琴 |
|
||
31 |
第七节扁平疣 第八节神经性皮炎 第九节斑秃 第十节乳痈 第十一节乳癖 |
2 |
王小琴 |
|
||
32 |
第十二节肠痈 第十三节痔疮 第十四节腱鞘囊肿 第十五节血栓闭塞型脉管炎 第十六节网球肘 |
2 |
汪安宁 |
|
||
33 |
第十七节漏肩风 第十八节扭伤 第十九节落枕 第二十节外伤性截瘫 第二十一节足跟痛 第二十二节颞下颌关节综合症 |
2 |
汪安宁 |
|
||
34 |
第七章五官科病证 第一节麦粒肿 第二节眼睑下垂 第三节目目闰 第四节迎风流泪
|
2 |
汪安宁 |
|
||
35 |
第五节目赤肿痛 第六节青盲 第七节暴盲 |
2 |
汪安宁 |
|
||
36 |
第八节近视 第九节斜视 第十节耳鸣、耳聋 第十一节脓耳
|
2 |
汪安宁 |
|
||
37 |
第十二节鼻渊 第十三节咽喉肿痛 第十四节牙痛 第十五节口疮 第八章 其它病证 |
2 |
汪安宁 |
|
||
3-2 课程描述
3-1 课程建设基础(目前本课程的开设情况,开设时间、年限、授课对象、授课人数,以及相关视频情况和面向社会的开放情况) 1982年我校率先在全国同类学校中开办了针灸、推拿专业,制定了《针灸治疗》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并为国家中医管理局代拟起草实验室建设标准。1995年起合并为针灸推拿专业办学至今。 2002年我校独立升格为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校致力于加强学校办学模式和规模,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2008年初我们编制了《针灸推拿专业实训基地项目设置标准》和《针灸推拿专业实训项目方案》;课程授课对象除针对针灸推拿专业学生以外,还面向中医专业类学生以及社会上针灸学爱好者,《针灸治疗》是研究如何运用中医基础理论与诊断技术、经络腧穴理论及针灸操作技能等一系列知识防治疾病、康复保健的一门临床学科,是针灸推拿专业的核心课程。学好本课程对步入针灸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课程的课堂教学、病例讨论、模拟实验和临床见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针灸治疗的理、法、穴、方、术(即辨证治疗)的全过程。对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及部分急症、重症和疑难病证等能熟练地进行正确处理。除了课堂学习之外,还带领学生到临床见习以巩固所学知识,实训室定期开放,让对针灸专业有兴趣的中医高专学生及社会人员充分利用实训室各种资源学习。
专业的基本状况(截至2014年9月)
|
||||||||||||||||||||||||||||
3-2课程内容安排(课程完整教学内容简介、章节课时安排、每课时教学内容概述等)
第 一 章 概 论(6学时) [教学内容] 掌握针灸治疗原则;掌握针灸处方基本规律和具体方法;掌握特定穴的临床意义和应用方法;熟悉针灸的治疗作用;了解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辨证、经络辨证在针灸临床上的应用。
第一节 针灸治疗的作用 [教学要求] 1.掌握疏通经络是治疗疾病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 2.掌握扶正祛邪是针灸治病的根本法则和手段。 3.熟悉调和阴阳是针灸治疗疾病的根本目的。
第二节 针灸治疗原则 [教学要求] 1.掌握阐明补虚与泻实是针对疾病的虚实而指定的根本法则。 2.熟悉清热与温寒是针对热证、寒证而制定的根本原则;局部与整体是根据疾病的局部表现与整体的联系而制定的原则;治标与治本是根据标本学说及疾病的缓急等情况而制定的治标、治本及标本同治的基本原则;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是辨证论治的灵活运用;三因制宜是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而确立的针灸治疗疾病的法则,是中医整体观念的具体体现。 第三节 针灸辨证论治纲要 [教学要求] 1.熟悉八纲证治:将临床各种不同的证候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加以分析归纳,明确疾病的部位和属性,确定治法。 2.掌握经络证治:从辨证归经、辨位归经两方面论述经络辨证;在经络辨证的基础上,以循经取穴为原则,在病变经脉及该经相关的经脉上选穴施治论述按经论治。 第四节 针灸配穴处方 [教学要求] 1.掌握选穴原则:包括近部选穴、远部选穴、随证选穴;重点讲述配穴方法:常用的有上下配穴法、前后配穴法、左右配穴法、三部配穴法、表里经配穴法、同名经配穴法、字母经配穴法、交会经配穴法等。 2.了解针灸处方是组成:针灸处方组成内容和针灸临床常用符号。 3.掌握特定穴:五输穴、原穴与络穴、背俞穴与募穴、下合穴、郄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的临床应用。
第 二 章 急 症(6学时) [教学内容] 掌握厥证、剧痛证(心绞痛、胃肠绞痛、胆绞痛、泌尿系绞痛)、中暑的辨证、针灸急救处方;熟悉以上诸病证的病因病机、方义;了解以上诸病证的预后、预防、调养及其他疗法。 [教学要求] 1.熟悉厥证、剧痛证(心绞痛、胃肠绞痛、胆绞痛、泌尿系绞痛)、中暑诸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方义。 2.重点掌握厥证、剧痛证(心绞痛、胃肠绞痛、胆绞痛、泌尿系绞痛)、中暑诸病证的辨证、治则、针灸处方主穴与配穴、方义及急救的操作方法。 3.了解以上诸病证的预后、预防、调养和其他疗法。
第 三 章 内 科 病 证(27学时) [教学内容] 掌握哮病、胃脘痛、呃逆、呕吐、泄泻、痢疾、便秘、胁痛、消渴、心悸、不寐、痫病、头痛、眩晕、面痛、面瘫、中风、痿证、痹证、癃闭、阳痿等病证的辨证、针灸治疗处方;熟悉哮病、胃脘痛、呃逆、呕吐、泄泻、痢疾、便秘、胁痛、消渴、心悸、不寐、痫病、头痛、眩晕、面痛、面瘫、中风、痿证、痹证、癃闭、阳痿等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熟悉喘病、感冒、咳嗽、胸痹、癜病、狂病、淋证等病证的概念、辨证和针灸治疗处方;了解喘病、感冒、咳嗽、胸痹、癜病、狂病、淋证等病证的病因病机;了解内科常见病证的预后、预防、调养及其他疗法。 [教学要求] 1.熟悉各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 2.掌握感冒、咳嗽、哮病、喘病、胃脘痛、呃逆、呕吐、泄泻、痢疾、便秘、胁痛、消渴、胸痹、心悸、不寐、癜病、狂病、痫病、头痛、眩晕、面痛、面瘫、中风、痿证、痹证、癃闭、淋证、阳痿等病证的辨证分型、治则、处方的主穴与配穴、操作方法。 3.了解以上诸病证的预后、预防调养及其他疗法。
第 四 章 妇 科 病 证(10学时) [教学内容] 掌握痛经、闭经、妊娠恶阻、胎位不正、产后乳少、阴挺等病证的辨证、针灸处方治疗;熟悉痛经、闭经、妊娠恶阻、胎位不正、产后乳少、阴挺等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熟悉月经不调、崩漏、绝经前后诸证、滞产、不孕症等病证的概念、辨证和针灸处方治疗;了解月经不调、崩漏、绝经前后诸证、滞产、不孕症等病证的病因病机;了解妇科常见疾病的预后、预防、调养及其他疗法。 [教学要求] 1.熟悉各病的概念、病因病机。 2.掌握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绝经前后诸证、妊娠恶阻、胎位不正、滞产、产后乳少、阴挺、不孕症等病证的辨证分型、治则、处方的主穴与配穴、方义、操作方法。 3.了解以上诸病证的预后、预防、调养及其他疗法。
第 五 章 儿 科 病 症(5学时) [教学内容] 掌握痄腮、疳积、小儿遗尿、小儿性脑瘫、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等病证的辨证、针灸治疗处方;熟悉以上小儿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熟悉急惊风、顿咳、小儿食积等病证的概念、辨证和针灸处方;了解急惊风、顿咳、小儿食积等病证的病因病机;了解儿科常见疾病的预后、预防、调养及其他疗法。 [教学要求] 1.熟悉各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 2.掌握急惊风、痄腮、顿咳、疳积、小儿食积、小儿遗尿、小儿性脑瘫、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辨证分型、治则、处方的主穴与配穴、方义、操作方法。 3.了解以上诸病证的预后、预防、调养及其他疗法。
第 六 章 皮外骨伤科病证(10学时) [教学内容] 掌握痤疮、乳癖、落枕、网球肘、漏肩风、扭伤等病证的辨证、针灸治疗处方;熟悉痤疮、乳癖、落枕、网球肘、漏肩风、扭伤等病证的病因病机;熟悉蛇丹、湿疹、风疹、疔疮、乳痈、肠痈等病证的概念、辨证和针灸治疗处方;了解蛇丹、湿疹、风疹、疔疮、乳痈、肠痈等病证的病因病机;了解本章常见疾病的预后、预防、调养和其他疗法。 [教学要求] 1.熟悉各病的概念、病因病机。 2.掌握各病证的辨证分型、治则、处方的主穴与配穴、方义、操作方法。 3.了解各病证的预后、预防、调养及其他疗法。 第 七 章 五 官 科 病证(7学时) [教学内容] 掌握麦粒肿、目赤肿痛、青盲、近视、耳鸣、耳聋、咽喉肿痛、牙痛等病证的辨证、针灸治疗处方;熟悉麦粒肿、目赤肿痛、青盲、近视、耳鸣、耳聋、咽喉肿痛、牙痛等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熟悉眼睑下垂、目瞤、迎风流泪、斜视、鼻渊等病证的概念、辨证和针灸治疗处方;解眼睑下垂、目瞤、迎风流泪、斜视、鼻渊等病证的病因病机;了解本章常见疾病的预后、预防、调养和其他疗法。 [教学要求] 1.熟悉各病的概念、病因病机。 2.掌握各病证的辨证分型、治则、处方的主穴与配穴、方义、操作方法。 3.了解各病证的预后、预防、调养及其他疗法。
第 八 章 其 他 病 证(3学时) [教学内容] 掌握减肥、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辨证、针灸治疗处方;熟悉以上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了解各病证的预后、预防、调养和其他疗法。 [教学要求] 1.熟悉各病的概念、病因病机。 2.掌握各病证的辨证分型、治则、处方的主穴与配穴、方义、操作方法。 3.了解各病证的预后、预防、调养及其他疗法。 集中实训 (10学时) [教学目标]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本教材的实验、实训课培养目标如下: 正确运用针灸知识技术对各章常见疾病的诊治能力,能完成本章中涉及需要掌握的各种实用技术的操作。
|
||||||||||||||||||||||||||||
3-3课程预期受众的定位与目标 《针灸治疗》是研究如何运用中医基础理论与诊断技术、经络腧穴理论及针灸操作技能等一系列知识防治疾病、康复保健的一门临床学科,是针灸推拿专业的核心课程。根据高职高专的特点,在对理论知识“够用、适度”的前提下,以农村基层、城镇社区的需要,“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人才”为目标,通过本课程的课堂教学、病例讨论、模拟实验和临床见习,使学生系统掌握针灸治疗的理、法、穴、方、术(即辨证治疗)的全过程。对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及部分急症、重症和疑难病证等能熟练地进行正确处理。 |
||||||||||||||||||||||||||||
3-4相关教学资源储备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录像储备) 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合理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让教学资源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1.实训、见习基地:经过多年努力,建成设施完备、管理规范的试验场所5个,包括针灸示教室、针灸手法测定室、针灸模拟诊疗室;作为针灸治疗实践教学的硬件设施,保证了学生校内实训的效果。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芜湖市中医医院是我省创办最早的中医院之一,该院针灸科日门诊量达到120余人次,病房共设有病床30张,床位使用率平均达到150℅。作为针灸治疗主要的临床见习基地,承担了临床见习带教任务。 2.教师:康复保健系目前专职教师共有4名,期中副教授3名,助教1名;附属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内现有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2人,作为学校的针灸临床教研室,附属市中医医院针灸科临床医师承担了《针灸治疗》的理论教学和临床带教任务。另外我们还聘请了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针灸科的一线临床医师作为我们的兼职教师。 3.教材:教材的选用应适合教学需要,我们选用的是刘宝林主编,人卫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针灸治疗》。该教材结构基本合理、内容恰当、名词术语规范,在深度与广度上基本适用于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 4.网络资源: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将针灸治疗教学课件以及教案、大纲、习题、实验指导与参考资料、研究进展等全部上网,实现学生自主化、个性化学习,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实现教学资源效益最大化。
|
4.评价反馈
4-1 自我评价(本课程的主要特色介绍、影响力分析,国内外同类课程比较) 1.主要特色: (1)教学体系完整:教材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全国高职高专统一规划教材,刘宝林主编;配套教学视频及课件、教学大纲、教案、授课计划。 (2)重视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保持一致。 (3)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能力培养。 2.影响力分析 在国内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中教学质量优异,学生专业基础扎实,在实习岗位以及工作单位表现良好,获得较高的社会评价。 3.与国内同类课程比较 重视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教学。
|
4-2 学生评价(如果本课程已经面向学生开设,填写学生的评价意见) 学生代表: 本课程教学方法新颖,易引起学习兴趣,注重动手能力培养,教学方式多样——课堂教学、病例讨论、模拟实验和临床见习相结合,本课程教学评分均在90分以上。通过《针灸治疗》的学习使我们系统掌握针灸治疗的理、法、穴、方、术(即辨证治疗)的全过程。对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及部分急症、重症和疑难病证等能熟练地进行正确处理,为临床实践做好了理论准备。
|
4-3 社会评价(如果本课程已经全部或部分向社会开放,请填写有关人员的评价)
芜湖市老年大学学员王老先生:《针灸治疗》课程的实践环节对外开放,并对我们开放针推实训中心,使我们老年人学习到常见病症的针刺、艾灸、拔罐、刮痧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对我们老年人来说获益匪浅。 南瑞社区李女士:安徽中医药高专的老师和同学们来到我们社区,向我们介绍针灸治疗疾病方面的知识,接受居民们的健康咨询,并对居民进行治疗方法的简单培训,效果非常好,大家非常欢迎。
|
5.技术支持
5-1 技术 负责 人情 况 |
姓 名 |
李雷 |
性 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80-12 |
|||||
学 历 |
本科 |
学 位 |
学士 |
电 话 |
13955333203 |
||||||
专业技 术职务 |
助理 工程师 |
行 政 职 务 |
|
传 真 |
|
||||||
单 位 |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
|
||||||||
地 址 |
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乌霞山西路16号 |
邮 编 |
241000 |
||||||||
主要工作经历 |
|||||||||||
在我校电教中心工作,负责全校的的多媒体设施的维护与管理,主持了我校多项教学视频的拍摄、编辑制作。
|
|||||||||||
5-2 技术支持队伍(包括脚本设计、摄像、编辑制作、英文字幕等) |
|||||||||||
姓名 |
年龄 |
单位(部门) |
学科 |
分工 |
|||||||
武燕 |
34 |
康保系美容教研室 |
中医美容 |
视频后期制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3技术条件 (学校拍摄视频场地及设备、后期制作设备等,以及以往视频课程制作经历。如果委托其他公司拍摄制作请填写其有关情况) |
|||||||||||
学校具有摄录播演播室,有专业摄像机和苹果的非编系统做后期的视频编缉等。该技术队伍已为《针法灸法》、《针灸学》、《针灸治疗》等校级、省级精品课程制作了视频课程。 |
|||||||||||
6.建设措施(学校的支持政策与措施)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具有鲜明中医药特色的地方性高等院校,学校将针灸推拿专业做为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进行建设,在师资配备、资金投入、科研奖励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提供了充分保障。 资金保障: 近3年来,学校在教学、实验、实践各类基础设施加大投入,本专业学生每年生均四项经费为3050元,累计投入专业建设经费600万元,已经具备了完善的教学、实验、实训、科研条件,并逐步形成了专业特色,学校将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用来建设、更新各类教学设备、实验室、实训设施,并发展建设一批校级精品课程,逐步向省级精品课程迈步。 师资保障: 学校在专业人才引进及师资培养方面给予支持,采用各种措施和方式,激发各层次的老师进行改革创新的动力,兼职教师大多来自附属医院一线的临床医师,专兼职结合,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 外部环境保障: 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时逢良好的外部发展机遇,当今是养生保健市场发展的黄金时期,这就意味着需要大量的中医药方面的技能人才投入其中,而针灸推拿专业的人才培养瞄准市场需要,改革创新,不断发展。学校已联系了数家养生、保健机构做为顶岗实习单位,探索并初步建立产、学、研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
7.推荐单位意见
同意推荐。
推 荐 单 位(公章) 推荐单位主管领导(签字) 年 月 日 |
8. 评审意见
签章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