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手段
教学目标
本课程主要以培养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生推拿手法应用能力,学生具有扎实的推拿手法理论素养,正确掌握手法技巧,手法熟练,动手能力强,具有良好的临床操作应用能力。
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应用的形式与效果
(1)形象教学:利用现有的教学器具,模拟的多媒体课件,老师演示,学生课内实训等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学习兴趣。
(2)实施“五步教学法”:即“理论教学重组优化;手法训练环节细化;人体模拟操作具体化;课外实践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手段逐步网络化”,建立起《推拿手法》立体化教学体系,创建了《推拿手法》的教学新模式。
(3)注重与临床实践的衔接教学
为提高学生临床手法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人体模拟操作环节安排人体各部位手法操作的专门训练,主要安排如下:
A.头面部常规操作法;
B.颈项部常规操作法;
C.胸腹部常规操作法;
D.腰背骶臀部常规操作法;
E.肩及上肢部常规操作法;
F.下肢部操作法。
人体各部位常规操作的训练,模拟临床推拿操作程序和步骤,使学生熟悉手法应用的常规,掌握手法应用规范和应用技巧,练就和提高手法应用能力,主动与推拿临床衔接。
强化课外实践
成立针灸推拿协会,专业老师指导团管理课外实践,开放推拿实训室等,采用单个手法训练、手法合成训练、人体操作训练等环节实践,由任课老师指导,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手法技能练习,使绝大多数学生推拿动手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改革考核评价机制
建立分阶段、多参数组合新的考核评价方法。设立期中考核,期末理论考试,期末手法操作考试(手法人体操作考核和手法测定仪试考核),手法操作考试分值占总分值的60%。 新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建立,体现了手法考试的公正、公平程度,强化了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应用能力的培养,降低了理论考试的分值。一是突出基础性手法的重要性,二是起到激发学生对手法学习的重视程度,学生练技能、比技能热情明显提升。
技能大赛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组织推拿手法技能竞赛,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职业自豪感,使学生之间形成互帮互助互学、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氛围,增强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最终目的。
另外,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教师全面参与和组织,尤其是在竞赛前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辅导,对教师的专业技能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自身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教师之间必须注重团队合作,加强学术的沟通与交流,统一岗位技能要求和操作标准,更好地发挥示范和教导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师的操作技能,加强和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